河南吆喝作文
河南吆喝声,是中原大地上的一种独特韵味,它承载着乡村的热闹与生活的气息。吆喝声里,有卖菜的、有卖豆腐的、有磨刀的、还有卖凉面的。这些声音,或高亢激昂,或低沉宛转,却都在不经意间,走进了我们的记忆深处。
“辣椒——豆腐来——啊!”这是村里卖辣椒豆腐的老头儿的经典吆喝。每当他骑着脚蹬三轮儿,带着一桶晶莹如玉的豆腐脑和一旁放着的佐料经过时,他那富有特色的吆喝声总能吸引一大群孩子围观。他拉长了音儿喊出“辣椒”后,声音稍降一些,再喊出“豆腐”,到喊“来”的时候,声调又拐了一个弯儿,最后一个“啊”字又一下子降下了八度,真是富有特色,从而一时间成了孩子们争相模仿的对象。
而“正宗土豆腐,又香又嫩了喂!”则是路上一位戴着四框老式眼镜,站在单车旁的老年人用的稍带乡味的普通话喊出的。他每隔几秒便吆喝一声,仿佛吆喝声盖过了从排气管发出的噪音。这些年来,随着时光的流逝,他的吆喝声似乎也带上了些许沧桑,但却依然响亮如初。
在偏远的山下,交通不便,食物不能自制,于是便有人到镇里批一些豆腐来卖。他们的大声吆喝声,成了我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旋律。“豆腐,卖豆腐啦……”这声音虽然不是很准确,但却足以让我的家人惊喜,孩子长大了,会模仿人说话了。稍大点,才知道那吆喝的竞是我喜欢吃的,就缠着父母亲一定要买。他们拗不过我,每次吆喝的人来都要或多或少地买一点。尝过几次甜头后就逐渐上瘾了,天天坐在门口等待着小贩的叫卖声。
夏天,太阳炽热,但街道上仍然挤满了人。一阵响亮的声音传来:“卖西瓜!卖西瓜!又大又甜的西瓜!”这是卖瓜的老爷爷的吆喝声。他穿着一件旧的白色背心,戴着一顶草帽,脸上总是挂着和蔼的笑容。看着行人一个个拿着西瓜,开心又满足地离开,他的脸上也露出了满足的笑容。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老人收到了一张假钞。假币的面额可能是老人买了两三天西瓜赚回来的费用。老人欲哭无泪,就把假币当成了教训。然后一个路人过来对老人说:“对不起,爷爷,我不小心给错钱了。”说着轻轻从老人手里掏出假币,换上新币。也许这对路人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老人来说却是最大的帮助和安慰。
这些吆喝声,虽然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已经变得陌生,但它们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底。每当听到类似的声音,我总会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光,想起那些曾经陪伴我成长的人和事。这些吆喝声,是河南乡村的独特记忆,也是我们共同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