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时间基准怎么算
测绘时间基准的计算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和概念:
观测时间:
这是实际观测得到的时间值的平均,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作业者的熟练度、工作意愿和情绪等。为了得到一个更加准确和标准的时间,观测时间需要乘上一个评价系数。
评价系数:
这是一个修正因子,用于调整观测时间以反映实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条件。评价系数通常大于1,以考虑到各种影响工作进度的因素。
宽放率:
这是为了补偿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休息、等待和其他非工作活动所需的时间。宽放率可以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和环境进行调整,包括个人宽放、布置工作时间宽放、准备结束时间宽放和疲劳宽放等。
实际时间:
这是考虑了评价系数和宽放率后的时间,用于表示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实际时间 = 观测时间 × 评价系数 × (1 + 宽放率)。
标准时间:
这是通过实际时间乘以一个宽放率得到的,用于评估和计划工作进度。标准时间 = 实际时间 × (1 + 宽放率)。
时间基准:
时间测量需要有一个公共的标准尺度,称为时间基准或时间频率基准。常见的时间基准包括地球自转周期、行星绕日的公转周期、原子钟的频率等。
总结来说,测绘时间基准的计算是一个综合观测时间、评价系数和宽放率的过程,旨在得到一个准确且可用于计划和评估工作的标准时间。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时间和资源,确保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