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前期基址分析
景观设计的基址分析是一个全面的过程,旨在理解场地的自然特征、社会文化背景、交通状况、植被状况以及潜在的限制因素。以下是基址分析的关键组成部分:
区位分析
评估场地与城市分区、主干道、其他绿地系统以及发展规划的关系。
分析场地生态效益、绿地联动效应、交通沿线景观和未来发展规划。
周边环境分析
研究场地与周边相邻道路、河流、山体、建筑和开放绿地的关系。
考察周边游憩线路和可达性。
竖向分析/高程分析
分析地形的起伏变化,包括高差和坡度。
考虑建筑阴影对场地的影响。
SWOT分析
识别场地的内部优势、劣势。
分析外部机会和威胁。
功能分析
明确场地需要满足的功能和对应的位置。
考虑场地使用人群的行为构成和需求。
交通分析
研究场地与相邻道路的关系,包括出入口位置和宽度。
规划停车位的数量和位置。
植被分析
分析场地上、中、下层的植被组成。
考虑常绿和落叶植被、阔叶和针叶植被的分布和季相变化。
视线分析
确定是否需要对景、障景或借景。
分析视线的开阔程度和景观的视觉走廊。
空间结构分析
研究空间的形态、属性、分隔、联系与过渡。
分析空间的组织和流线。
图与底关系
分析场地与周边环境的图底关系,明确哪些区域是视觉焦点,哪些区域是背景。
水环境分析
评估场地的水文条件,包括地下水位、地表水体和排水系统。
场地不利因素分析
识别并分析场地上的不利因素,如悬崖、污染物、特殊工厂、污染水池、高压线、边坡、垃圾堆放和有害植物等。
通过这些分析,景观设计师可以全面了解场地的条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这些分析为后续的概念设计和规划定位提供坚实的基础,确保最终设计能够充分利用场地的优势,同时克服其劣势,满足使用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