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址景观设计要求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要点可以总结如下:

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可持续性:使用自然材料,纳入当地社区的文化和社会经济成分,保护植物和野生动物的生态系统,促进低碳排放的能源消耗。

有组织的任务:综合考虑工业遗址在社会、文化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多种方法实现融合,实现整个系统的可持续性。

文化和环境价值:多元化设计,为社会带来更多价值,比如在城市设计中加入绿化带、水系和其他自然元素,使建筑与景观融为一体。

有效利用水资源:改进废物处理和能源利用等方式来减少碳排放,使工业遗址重新成为绿色、环保的新型生产力。

提质设计手法

消除:通过植被的疏密布置、硬质铺地地砖的拼贴方式突变、软质铺地中碎石的品种变换等手法,营造“缺”空间,激活园区整体活力。

补充:对工业遗产片区中景观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如拆除价值不高的部分建构筑物、人工景观,补充功能性建筑物、景观小品、休憩设施等,提高片区人文气质和休憩适宜性。

连接:通过实体或空间连接原本分散的工业景观,形成整体,并通过交通设施或建筑体块的引入,使建筑单体在水平方向上贯通。

渗透:引入景观特质,达到视线通透的效果,打破外部环境和建筑内部的界限,为造访者带来视线连续性的场所体验。

覆盖:使用其他材质覆盖部分工业景观,仅露出小部分工业特色,吸引造访者一探究竟,同时遮挡部分与原部分和谐统一。

分层:通过不同层次的设计,丰富景观的视觉效果和体验。

设计要求

“向工业致敬”“与自然融合”“同现代接轨”:在方案设计时综合体现这三大特点,唤醒城市记忆。

场地内部重要遗址建筑:着重思考两座建筑在公园中的序列关系及景观空间的融合。

城市微更新工业遗产保护:体现这些理念,使设计成为城市主题公园,唤起城市记忆。

延续城市文脉和历史原则

挖掘工业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保持工业区的文化底蕴,贯穿工业区总体规划的主题思想,表现城市精神,体现时代风貌。

因地制宜,以人为本

合理布置各类休闲功能设施,利用景观区块亲水、完整的特性,设置可供人停留、休息、娱乐的休闲场地,真正做到设计以人为本。

多元化和独创性并存

利用水岸曲折多变的特点,对驳岸进行多种不同的处理,活跃湖水及活跃水岸,使人们有多种不同的亲水方式。

工程可持续发展及操作原则

以生态环保为前提,减少污染,植物布置生态群落化,景观中多设置环保设施,注重工程的可操作性,展现令人信服的工程前景。

结合工业元素策略

就地取材,利用工业设备和废弃材料进行景观设计,延续文化,助力现代化发展。

公众参与策略

鼓励公众参与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增强设计的互动性和社会影响力。

艺术性表达策略

通过艺术手法表达工业遗址的历史和文化,提升景观的审美价值。

生态修复策略

对工业遗址进行生态修复,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景观的自然美和生态效益。

通过以上要点,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可以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创造出具有社会、经济和环境价值的绿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