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景观设计里崇洋媚外

在中国景观设计中,“崇洋媚外”是一个曾经存在且影响较大的现象。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历史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园林景观“西化”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国全面借鉴西方与苏联模式,导致“崇洋媚外”和“拿来主义”的思潮盛行。城市设计中出现了大量模仿西方市政广场、庭院和公园罗马柱和欧式雕塑的现象,而中国传统园林风格则受到冷落。

负面影响

忽视本土文化:盲目追求西方设计导致中国优秀传统园林理论被忽视,丢失了本土文化的精髓。

环境问题: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一些设计牺牲了环境质量,导致环境脏乱差,最终居民只能在有围墙保安的楼盘里观赏所谓的“美好环境”。

浮躁心态:整个行业呈现出一种浮躁的心态,设计工作仓促,准备不足,作品质量参差不齐。

社会观念问题

拜金主义:社会中的拜金主义、唯钱是从和急功近利等观念也反映在景观作品中,导致设计过于追求商业化和表面效果。

当前反思

回归本土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反思并重视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强调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中国元素和理念。

注重可持续发展:在设计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短期行为。

总的来说,“崇洋媚外”在中国景观设计中曾一度盛行,但现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反思和纠正。未来的设计应更加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