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测绘发展现状

海洋测绘技术作为海洋科学研究与资源开发的关键支撑,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以下是一些关于海洋测绘发展现状的总结:

发展阶段

20世纪30~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海洋地球物理测量,包括海洋地震测量和海洋重力测量,利用回声探测数据绘制海底地形图,揭示海洋底部地形地貌,并通过双折射地震法获取大洋地壳的地球物理性质。

1957~1970年:实施国际地球物理年、国际印度洋考察和上地幔计划等国际科学考察活动,发现大洋中条带磁异常,为海底扩张说提供证据,揭示大洋地壳向大陆地壳下面俯冲的现象,观测岛弧海沟系地震震源机制。

70年代以后:广泛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海洋测绘中,实现了由人工检测到数据自动化的转变。

技术进展

数据科技和工业技术进步:中国的海洋检测机器设备水平显著提升,配置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化海洋检测信息设备。

自动化与智能化:海洋测绘技术正经历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数字化、多种作业平台、多种产品模式、多种技术融合、多种保障方式的发展特点。

多波束测深系统: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引进了多波束测深系统,并实现了水深面状测量,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水深测量密度。

GPS技术:GPS技术的出现为海洋定位提供了先进手段,我国沿海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全球定位系统(RBNQGPS)已逐步投入使用,为海洋测量提供了更优越的条件。

机助制图:以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为工具,采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数据处理技术,实现海图数据信息的获取、变换、传输、识别、存储、处理、显示和绘图,海图数据库已经建成,数字海图生产已相当成熟。

应用领域

海洋经济建设:海洋测绘产业多元化发展,涉及港口工程建设、海洋能源及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海域管理与海域生态修复、海洋基础测绘、海洋环境调查、海洋科学研究、透明海洋和智慧海洋建设、海底观测网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