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管理主题名词

测绘管理主题名词包括以下内容:

测绘:

测量和地图制图的总称,其任务是通过各种方法测量、绘制和出版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地貌、地物,并附上各种注记和标识,同时测量宇宙中各种星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位置,研究地球的变化。测绘工作包括大地测量、航空、航天测量与遥感、地图编制、野外地形数据采集及成图、地图数字化、数字化数据入库、界线测绘、工程测量和地图印刷等项目。

全球卫星定位测量(GPS):

通过接收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信息,利用测量平差软件解析,测定点的大地坐标,建立卫星大地控制网和全球地心坐标系。GPS还可用于工程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的点位确定。

1954年北京坐标系:

1954年我国决定采用的国家大地坐标系,实质上是原苏联普尔科沃为原点的1942年坐标系的延伸。

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根据青岛验潮站1950年至1956年的验潮资料计算确定的平均海面作为基准面,据以计算地面点高程的系统。

1985国家高程基准:

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至1979年验潮资料计算确定的平均海面作为基准面的高程基准,便于按实体进行存储或对实体进行逐个查询和检索,以弥补分类码的不足。

标准化:

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一般包括制定、发布与实施标准的过程。

标准体系:

一定范围内的标准、办法、规定等按其内在联系形成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技术,实现对城市各种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输入、存储、查询、检索、处理、分析、显示、更新和提供应用,以处理城市各种空间实体及其关系为主的技术系统。它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也是一种城市现代化管理、规划和科学决策的先进工具。

这些名词涵盖了测绘管理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的测量和地图制图到更高级的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再到国家坐标系和高程基准的建立与维护,以及标准化和标准体系的建设。这些概念共同构成了测绘管理的知识体系,对于理解测绘工作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