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基础测绘定义和特点

新型基础测绘是在保持基础测绘公益性要求的前提下,为满足新任务和新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基础测绘体系。它以重新定义基础测绘成果模式为核心,带动技术体系、生产组织体系和政策标准体系的全面升级转型。新型基础测绘的主要特征包括:

全球覆盖:

新型基础测绘不仅覆盖我国陆地国土,还拓展到海洋、周边乃至全球,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地理信息获取和服务。

海陆兼顾:

在关注陆地测绘的同时,新型基础测绘也重视海洋和全球地理信息,实现海陆一体化测绘。

联动更新:

新型基础测绘强调现有数据库的维护更新和全球、海洋以及重点地区的动态测绘,确保基础地理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按需服务:

新型基础测绘以满足多样化需求为目标,提供灵活的基础地理信息产品和定制化服务。

开放共享:

新型基础测绘推动测绘成果和数据的开放共享,促进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社会化服务。

技术手段新:

新型基础测绘采用卫星遥感和卫星导航定位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基础地理信息的多尺度融合和联动更新。

工作内容新:

除了传统的数据库维护更新和地图制图,新型基础测绘还包括测绘基准运维与服务、海洋和全球地理信息获取、基础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等新内容。

成果形式新:

新型基础测绘的主要成果形式是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和数字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支持多尺度融合和联动更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地形图。

生产服务方式新:

新型基础测绘以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网络化生产服务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的及时性。

理念和组织模式新:

新型基础测绘在理念上强调以地理实体为视角,按空间精度和实体粒度开展测绘;在组织管理模式上,统筹规划、分级实施、国家和地方分工协同建设,实现测绘系统与专业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