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意义的文献综述
审计风险意义的文献综述
审计风险是审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可能遇到的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错误或遗漏的风险。以下是对审计风险意义的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现状
审计风险的定义:审计风险通常被定义为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审计结论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的分类:审计风险可以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不考虑内部控制结构的前提下,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的研究进展: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外学者开始关注审计风险问题,并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涉及审计风险的界定、产生动机、审计风险模型的建立等方面。例如,Stuart Terry(2008)提出审计人员应建立一个系统模型来分析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以提高工作效率。
国内研究现状
审计风险的定义:国内学者对审计风险的定义与国际准则基本相同,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发表错误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的研究进展:国内对审计风险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复杂化,审计风险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研究意义
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审计风险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防范审计失败:通过识别和控制审计风险,可以减少审计失败的可能性,保护投资者利益。
适应经济全球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审计风险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研究审计风险有助于审计师适应这些变化。
结论
审计风险的研究对于理解审计实践中的问题、指导审计实践和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审计风险的研究将持续深入,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