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名词解释
做中学名词解释
做中学是一种教育方法,它强调通过动手实践来学习科学知识。这种方法认为知识的获得应当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探究,而不仅仅是通过传统的课堂讲解。以下是“做中学”的一些核心要素:
实践操作:
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制作项目或其他实践活动来获得知识。
探究式学习:
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索、提问和解决问题。
与日常生活结合:
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教师角色:
教师在“做中学”的教育方法中,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学生中心:
教育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学习。
“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源于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实用主义哲学,他主张教育应当从实际生活经验中学习,并强调“从做事里面求学问”。
在中国,自2001年起便开始推行“做中学”的教育改革项目,特别是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以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