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白丸子作文

搓白丸子作文

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搓圆子(或称为搓汤圆)是一种寓意团圆和美满的活动。尤其是在冬至这样的节日里,家家户户都会搓汤圆来庆祝。以下是一篇关于搓白丸子的作文,结合了不同家庭的习俗和个人体验。

除夕搓圆子

除夕的下午,我和奶奶在家里搓圆子,为的是能让大家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吃到可口的圆子。我和奶奶准备好了材料就开始动手了。我先把面粉放在手上搓,但是怎么也搓不拢,于是就想了个好办法,加点水。加完水后,调皮的面粉听话了,但它们好像喜欢上了我,粘在我手上不肯下来,我便往两边拉,可依然还粘在我的手上,奶奶见了,笑着对我说:“这怎么是在搓圆子呀!就像在拉面条。”我听了奶奶的话,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不打算再干下去了,可转念一想:万事开头难,爸爸从小教育我不要轻言放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应该把一件事情干好,不能半途而废。于是我又重新振作起来。我去请教奶奶,奶奶看了看我,摸着我的头,笑着对我说:“搓圆子的时候手上要沾点儿面粉。”听了奶奶的话,我恍然大悟,“对呀,我怎么这么笨啊!”我就照着奶奶的话去做了,果然成功了。

冬至搓汤圆

今天又是一年的冬至了,我们班要举行搓汤圆的活动,听到这个消息我兴奋不已。我们陆陆续续地进了学校食堂,坐在了座位上,我东瞧瞧西望望,好奇地张望着。一旁的家长帮帮团在揉面团,他们一揉一搓,像小雪花似的面粉和成了一块雪团,柔嫩有弹性。洗完手的我们在手上倒了点油,就开始拿起了一小块面团放在手上,轻轻地搓了起来,片刻后把手张开,一个白白胖胖圆溜溜的汤圆诞生了!嘿,还挺像模像样的!我决定多搓几个,二个、三个、四个、五个……双手忙着,眼睛也不闲着,一旁的同学也都搓了好几个,咦?这是什么?定睛一看,原来脑洞大开创意十足的同学还搓出了憨态可掬的小人、长长的免耳朵、层层叠叠的白塔…… 哈哈,终于下锅了!我拿着碗翘首以待。随着水的沸腾,一粒粒珍珠似的汤圆在水中追逐嬉戏。我们十几双眼睛都目不转睛地盯着锅里,垂涎欲滴。出锅了!我盛了一碗汤圆,狼吞虎咽了起来。哦,烫!但——太好吃了! 汤圆圆,团团圆圆……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转眼间就到了回家的时候,同学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学校。但每个人的唇齿间似乎还残留着那股淡淡的糯米香,心中还记挂着那成功的喜悦,充盈着满满的祝福。

传统搓丸子的习俗

明天是冬至,按我们闽南的习俗,家家都要吃汤圆。汤圆有红有白,今天下午,我帮婶婶搓红汤圆。婶婶先把一包红色的粉末倒处碗中,再烧一些白开水,再把开水倒入碗中,红色的粉末加上白开水的颜色宛如一碗血。婶婶把这一碗“血”倒入面粉中揉搓,直到面粉被染成粉红色。所搓的“丸子”,是白色的,如当年有新婚的,则是搓红色丸子,以示家中添丁,家道会更红火。这时,女的穿上红衫,在灯光下分外耀目,孩子们笑口开颜,天真活泼。大家一齐围在大簸箕(俗叫“大笠弧”)的四周,孩子们坐在高高的凳子上,“跃跃欲试”。主妇把糯米碾成的粉(俗叫“米祭”)加入开水揉捏成圆形长条,摘成一大粒一大粒圆坯,然后各人用手掌把它搓成一粒粒如桂元核大小的“丸子”,这就是“冬至暝搓丸”。

搓丸子的乐趣

今天是冬至节,按照家乡的传统风俗,家家户户是一定要吃饺子的。我们一鼓作气,最后搓好的丸子可以下锅了。妈妈把丸子倒进锅里,一个个洁白的丸子就像爱睡觉的小娃娃静静地躺在锅底。不一会儿,锅里冒起了热气,妈妈连忙掀开锅盖,顿时,一股清香的气味扑鼻而来。一颗颗丸子好似顽皮的孩子冒上来,急着看四周,它们兴奋地跳跃着,犹如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在舞蹈。妈妈先给我盛了一碗,撒上白糖和花生磨成的粉,丸子的香味就像虫子一样,弄得我的心痒痒的,差点儿流口水。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放在嘴里,那嫩滑柔软的丸子在我口里缓缓吞入肚中,这种味道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