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鉴赏作文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律,全诗如下: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是杜甫在游览成都武侯祠时所作,通过对诸葛亮一生的回顾和评价,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伟人的崇敬和惋惜之情。
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诗人以问句开头,自问自答,既表达了对诸葛亮故居的向往,又通过“柏森森”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进一步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烘托出武侯祠的幽静和冷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千古名句,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主要事迹。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诸葛亮运筹帷幄,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匡扶刘禅,忠心耿耿,为蜀汉国家的兴盛立下了汗马功劳。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则是诗人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诸葛亮北伐中原,出师未捷,最终病逝于五丈原,未能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这让后世无数英雄感慨万分,泪湿衣襟。
整首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诗人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忠诚、智慧、担当等品质的敬仰,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深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