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景观设计依据
湿地景观设计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生态恢复理论:
设计常以湿地水系的整治、当地林地的保育、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兴建等措施为主,旨在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状态。
生态旅游:
以游客的景观感受为需求,利用湿地特有的景观形态及丰富的生物群落为游客创造多样的景观感受。但需注意保持湿地景观的持续性发展及控制游客容量。
生态保护恢复:
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关注游人游憩空间及人群活动模式,探讨游客行为模式对生态布局、场地空间、游憩形式、设施服务、科普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现人类活动与自然循环的平衡。
生态优先:
设计必须以尊重生态、保护生态、改善生态为前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以人为本:
设计首先要考虑旅游者的需求,满足其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使设计人性化,以吸引更多人。
传承文化:
融入、创新和传承本地文化,营造具有地域特征的旅游湿地景观空间,增加景观的认同感和感染力。
系统保护原则:
包括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连贯性、环境的完整性及资源的稳定性,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保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合理利用原则:
合理利用湿地动植物的经济价值和欣赏价值,开展休闲、游览、科研与科普活动,同时注重保护湿地环境。
协调建立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与湿地特征相协调,建筑风格应表达地域特征,采用生态化材料和工艺,限定管理设施的数量、规模与位置。
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自然条件、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水景形式和规模,确保水源供给,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