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墙的简介
南京明城墙,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明朝初年(公元1366年到1386年)在都城南京修筑的城墙,为世界第一大城垣。当时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郭四重,现在通称的“南京城墙”一般特指其中的内城城墙。
建筑历史与规模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元朝至正廿六年(1366年),完工于明朝洪武廿六年(1393年),历时达28年。
内城城墙周长35.267公里,现存基本完好的明城墙23.399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古代城墙。
建筑特色
南京明城墙在设计时,一改以往都城墙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根据南京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势。
南以外秦淮河为天然护城河、东有钟山为依、北有后湖为屏、西纳石城入内,形成独具防御特色的立体军事要塞。
价值与地位
南京明城墙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城墙,更是世界第一大城墙,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
1956年10月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现代保护
南京明城墙至今依然高大坚固,是其中的经典代表,其防、排水系统科学适用,功能包括城垣自身防、排水和对城区的防、排水两部分。
南京明城墙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其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均无法与之比拟,是继中国长城之后的又一宏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