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中ppk工作原理

PPK(Post-Processed Kinematic)技术是一种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信号进行高精度测量的方法。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同步观测:

在测量工作区内,架设一台或多台基准站接收机,并使用至少一台GNSS接收机作为流动站在作业区域进行测绘。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时对GPS卫星进行观测,记录卫星信号数据。

数据记录:

在测量过程中,基准站GNSS接收机保持连续观测,而流动站GNSS接收机则依次在每个待测点上进行一定时间的观测。为了将整周模糊度传递至待测点,流动站接收机在迁站过程中需要对卫星保持持续跟踪。

差分处理:

外业观测结束后,在计算机中利用GNSS处理软件进行差分处理。通过线性组合,形成虚拟的载波相位观测值,从而计算出流动站和基准站接收机之间的空间相对位置。

坐标解算:

在软件中固定基准站的已知坐标,即可解算出流动站待测点的坐标。由于基准站保持连续观测,流动站接收机在迁站过程中能够将整周模糊度传递至待测点,从而提高测量精度。

应用范围:

PPK技术适用于没有RTK功能硬件或需要快速测绘、灾难恢复等任务的情况。它可以代替RTK,提供高精度的地理定位信息。

总结来说,PPK技术通过基准站和流动站的同步观测、数据记录、差分处理和坐标解算等步骤,实现了利用GPS卫星信号进行高精度测量的目的。其优势在于不受通讯距离的影响,适用于各种快速测绘和定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