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国家标准对砂的验收标准有何规定?
在我国,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因其具有资源丰富、生产过程可控、质量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筑工程等领域。为了确保机制砂的质量,保障工程的安全与质量,我国制定了《机制砂、石质量与应用技术规程》(GB/T 14684-2011)等国家标准,对机制砂的生产、检验和应用进行了详细规定。本文将重点介绍机制砂国家标准对砂的验收标准有哪些规定。
一、外观质量要求
砂粒应均匀,无明显杂质,颜色一致。
砂粒表面应光滑,无裂纹、碎裂、崩角等现象。
砂粒大小应符合设计要求,粒度分布均匀。
砂中不得含有植物根茎、有机物、粘土、石粉等杂质。
二、物理性能要求
砂的细度模数:根据不同用途,细度模数应在一定范围内。例如,用于混凝土的砂,细度模数应在2.3~3.0之间。
砂的含泥量:含泥量应小于3%,含泥量超过规定值时,应进行清洗处理。
砂的含水量:含水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不超过5%。
砂的坚固性:砂的坚固性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应大于80%。
砂的筛分分析:根据不同用途,砂的筛分分析应符合相应的要求。
三、化学性能要求
砂的酸碱度:砂的酸碱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应介于4.5~8.5之间。
砂的氯离子含量:氯离子含量应小于0.06%,以防止混凝土结构腐蚀。
砂的硫酸盐含量:硫酸盐含量应小于0.5%,以防止混凝土结构膨胀。
砂的碱含量:碱含量应小于0.5%,以防止碱骨料反应。
四、力学性能要求
砂的压碎值:压碎值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应小于30%。
砂的磨光值:磨光值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应小于35。
砂的冲击值:冲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应小于15。
五、验收方法
外观质量验收:通过目测或放大镜观察砂粒外观,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物理性能验收:采用筛分、含泥量、含水量、坚固性等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化学性能验收:采用酸碱度、氯离子含量、硫酸盐含量、碱含量等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力学性能验收:采用压碎值、磨光值、冲击值等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六、不合格处理
对于不合格的机制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查明原因。
对于因杂质引起的质量问题,应进行清洗处理,直至符合要求。
对于因物理、化学性能不合格的机制砂,应进行技术处理,如调整配料、提高生产过程控制等。
对于不合格的机制砂,应做好记录,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总之,机制砂国家标准对砂的验收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确保机制砂的质量,保障工程的安全与质量。在实际应用中,相关企业和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猜你喜欢:选矿在线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