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结论怎么写
论文中结论怎么写
论文中的结论部分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总结和提炼,它应该明确、简洁、有逻辑地表达出研究的主要发现、结论以及它们的意义。以下是撰写论文结论的一些关键步骤和要点:
格式要求
结论应作为正文的最后一章单独写,不加章号。
结论的字数通常在600—1000字之间。
结论中一般只使用文本陈述,除非涉及数学或化学公式,否则不使用图表和公式。
类型
综合分析型:对正文内容重点进行分析、概括,突出作者的观点。
预示展望型:在正文论证的理论、观点基础上对其价值、意义、作用推至未来,预见其生命力。
事实对比型:对正文阐述的理论、观点以事实做比较形成结论。
解释说明型:对正文阐述的理论、观点做进一步说明,使理论、观点更加明朗。
提出问题型:在对正文论证的理论、观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与本研究结果有关的有待进一步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写作内容
总结主要研究结果或发现:超越前文对主题的详细描述,进行升华。
回答引言中的问题:通过本文的研究是否解决了引言中提出的问题,使研究形成完整的闭环。
评价研究的价值:具体对本领域的发展进步有什么样的理论或实践意义、作用。
说明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问题:从视野局限、条件限制等方面说明不足,并提出遗留问题。
对未来研究进行建议、展望:针对研究的不足之处,向后来研究者提出进一步改善的建议,或综合当前研究的发展趋势动态,对未来进行展望。
写作方法
精练恰当:结论要写得精练、完整、恰当,内容较多的论文可以分项标出序号进行叙述。
总结提高:结论内容不是实验、验证结果和观察所得的各种数据或材料的简单堆砌,而是经过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处理和综合分析后,提炼出典型的论据,构成若干概念和判断,并且是经过逻辑推理后形成的最终的、总体的论点。
前后照应:如在引言中提出了论文的主旨和目的,在结论中应说明目的实现的情况,得出什么规律,解决了哪些理论的和实际的问题。
语言和表达
避免使用“大概”“可能”等暧昧的表达,确保结论的明确性和可靠性。
结论部分应简明扼要,避免冗长或重复内容的出现。
可以使用一些关键词或短语来准确概括结论,提高读者对结论的理解和记忆。
结构和层次
结论部分应根据研究的目标或问题逐一陈述,或者按照实验的顺序或层次进行组织。
使用标题、段落分隔等手段,使结论层次清晰,方便读者理解。
局限性说明
提及研究的局限性,例如样本容量、实验条件或研究范围的限制,以提高论文内容的可信度和实用性。
通过遵循以上步骤和要点,可以撰写出清晰、有力、有逻辑的论文结论,有效地总结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结果,为读者提供明确的思路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