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大赛培训会心得
参加景观设计大赛培训后,我获得了以下心得:
增加竖向“看”景的品味和档次
住区景观主要分为“用”景和“看”景两类。“用”景注重使用功能,而“看”景则更侧重于观赏景观的营造。
竖向“看”景的差异不仅仅在于增加大树和雕塑,更重要的是基于项目整体风格,通过分析周围环境,将景观、小品和建筑有机整合,从细部着手营造耐人寻味的景观。
重视宅间景观的创新
随着房价的提升和居住环境在销售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居民对宅间景观的重视度逐渐加大。
宅间景观不仅是植物搭配的丰富性,更注重舒适性、实用性和风水良好性。设计师需要从使用功能和业主心理要求等细节进行斟酌设计,提高宅间景观的利用率和认可性。
注重组团景观和微型景观的营造
组团景观和微型景观是小区景观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能使小区景观系统更加协调和饱满。
提升景观品质主要从景观风格、文化、品质提升等方面提炼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融于周围软景之中,增加小区生活气息,使小区生活氛围得到升华。
绿化率和硬质景观的控制
小区绿化应确保35%以上的绿化率,而绿地本身的绿化率要大于70%。
硬质景观如道路、地坪、建筑小品、喷水池、雕塑等占地面积应控制在30%以内,且越小越好。软景比重大的小区效果较好。
考虑高楼层居民的俯视感受
在小区绿化造景时,不能只考虑楼层低的居民,也要考虑楼层高的居民俯视时对小区绿化的景观感受。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整体效果,确保从高处俯瞰时也能感受到美观和舒适。
景观小品的创新
许多小区的景观小品雷同,缺乏新意。
设计景观小品时,应综合考虑建筑的尺度、景观小品的尺度和树木的尺度,进行合理的量化,使各元素融合为一体,显得和谐自然。
注重细节和专业知识的挖掘
设计过程中,细节决定品质。需要关注字体选择、图形构造、颜色差异等细微差别,这些细节在体现作品整体上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通过不断观察和实践,积累素材,设计思路会变得更加清晰简单化。
设计过程中的变化和探索
设计不是艺术,而是沟通与传达。设计过程中需要寻找最佳表达方法,将感觉转化为大众能理解的有效视觉语言。
强调变化的重要性,尝试用不同方式表达想法,探索不同的可能性,从而扩大想象力。
团队合作和组织规划
景观设计需要团队合作和组织规划,注重设计团队的组建,强化团队协作、创新和领导力,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对设计成本、构造技术和工艺材料等方面进行明确和规范的规划,以保证设计质量和工程进度。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体会到景观设计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它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功能、审美、环境和人文等多方面因素,不断创新和提升。同时,注重细节和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团队合作和组织规划,是提高设计品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