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的苗字

日语中的“苗字”是 みょうじ(myoji),也写作“名字”,在中文中对应的是“姓氏”。在日本,苗字代表了一个家族从氏族本家分离出去后产生的新姓氏。在平安时代(公元9至10世纪),原有的氏族开始分成若干家族,这些家族一般以其职业、居住地、官职名或以其私有土地地名的假名相称,这些称呼便成了“苗字”。

在明治维新之前,姓氏其实是专属于贵族的,普通平民是没有姓氏的。1870年,为了征兵、征税、制作户籍等的需要,明治天皇颁布了《平民苗字容许令》,容许包括以前不准拥有姓氏的平民在内的所有日本人拥有姓氏。1875年,明治天皇又颁布了《平民苗字必称令》,规定所有日本人必须使用姓氏。

日本人结婚后,通常妻子会改为丈夫的姓,如果是入赘的女婿则改为女家的姓氏。此外,日本天皇并没有姓。目前,日本居民使用的姓有90%以上取自明治维新之后的这一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