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总督楼简介

青岛总督楼,位于 青岛市市南区信号山南麓、龙山路26号,是一座典型的德国古堡式建筑。该建筑始建于1905年10月,1907年10月竣工,1908年11月全部建成,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楼高30余米,全部建筑费用100万马克。总督楼原为德国侵占青岛时期的德国总督所居之寓所,因此得名“总督楼”,又因该楼大都用花岗岩砌成,故俗称“石头楼”。

总督楼的建筑风格是德国威廉时代新罗马风与青年风格派相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还融合了古典主义、洛可可、城堡式、中国式等多种建筑元素。其不对称的平面、粗重的石料、陡坡的楼顶、厚实的墙身和窄小的窗户等,都显示出德国建筑的独特风格。室内装潢陈设华丽,装饰精美,至今还保存有三角钢琴、落地钟、枪橱、紫檀木床等德国家具。

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侵占青岛后,总督楼成为日本守备军司令居所。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总督楼又成为胶澳商埠督办官邸。1934年,青岛市市长沈鸿烈将其命名为“迎宾馆”,成为青岛最高级别的接待宾馆。1992年,总督楼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它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总督楼正式对外开放,成为近代建筑遗址类博物馆。

青岛总督楼不仅是青岛最具代表性的德国风格建筑,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成为青岛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